失去太原,形成一个真正的冲击波,已经走到了淮水边上的寿州的赵顼,听到了这个消息,赶紧抓紧时间渡过了淮水,但还是不安心,日夜兼程赶到了扬州下榻,背倚长江,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渡过长江天险,那才算是真的逃离了西夏的威胁。
可是在扬州下榻的时候,就听到了真定府也被攻下的时候,赵顼泪流满面。
真定府沦陷,河间府是不敢守了,在河间府的宋军赶紧南下退守邢州,避免被王韶堵在河间府出不来。
其实不仅仅是河间府的守军,就连洛阳的李宪都被震动了。
李宪立即命令邢州、德州、相州、隆德、大名、齐州这些地方的守军要坚定的守住,不然这些地方一旦陷落,洛阳危矣,汴京危矣!
失去幽燕,北方已经无险可守。
失去陕西六路,西面也是守不住了。
赵顼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就是因为西北两个方向都已经可以长驱直入了,若是宋军足够强,自然是无所谓,但宋军如今却是打不了仗的,赵顼深切知道这一点,不赶紧跑就要被活捉了。
李宪其实也知道这一点,他现在还在坚持,不过是因为赵顼还没有过长江,他也不好这么快跑路,否则回去会被砍掉脑袋的。
赵家人对文人怀柔,但对武将宦官却是不会手软的。
而且,李宪也在赌,他在赌辽国人不会站在旁边看热闹。
西夏人吞下了陕西六路没有多久,现在又觊觎河东路、河北西路,眼见着就要吞下汴京了,这对辽国人是个不小的刺激。
从一方面来说,辽国人对南方的花花世界也是眼馋了许久,只不过是当年没有打过罢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柔弱的宋朝被凶悍的西夏占有,对辽国的威胁就大了。
西夏与大宋不同,之前的西夏国家虽小,却是辽宋夏三国最为凶悍的,若不是国土太小,人太少,经济不景气,否则西夏将会成为辽宋两国的心腹大患。
之前西夏能打但国力弱,尚且给两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现在西夏不仅吞下了陕西六路这块膏腴之地,又要占下河东路、河北西路以及京畿路这些更加繁华的所在,到时候西夏的国力大涨,可就不好对付了。
所以,对于辽国来说,如果这个时候不出手干预,等西夏彻底吞下这些地方休养生息个十年八年,到时候辽国也会成为西夏的目标。
李宪猜得没错,辽国本身就是那种无理尚且闹三分的主,更别提现在西夏就在辽国的边境边上大动干戈,眼看着就要吞下宋朝的首都,这让辽国如何按捺得住。
王韶命人抓紧时间接手太原城、真定府的防御,一边派出使者与辽国沟通,一边抓紧时间拿下河间府。
二月二龙抬头,王韶正式进入河间府,将宋军最后的堡垒拔除,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拿下了河间府,他这个左路大军便能够抵达海边了,有海边物资的支持,他便无须担心粮道被截断了。
王韶拿下河间,立即派人去海边对接远洋集团的人,接下来他的任务是守住河间府、真定府以及太原府,做好随时与辽军大战的准备。
到这个时候开始,他的任务算是暂时完成了,辽国若是胆敢入侵,那就要继续打,如果辽国不打,他就看着就行。
接下来要看得是中路大军以及右路大军的了。
实际上在拿下河间府之前,种谊的中路大军已经开始发动攻击了。
于此同时,狄虎部也开始动了,不过他并不打襄州,而是向东打唐州。
洛阳城的李宪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吓得毛发竖起,唐州若失,狄虎便可以打蔡州,继而打颍州,也就是说,狄虎有可能将淮水一线的城池都给占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李宪的军队南下的退路被截断了!
不仅如此,如果狄虎再派兵前往颖昌,那几如一把捅向洛阳的匕首一般。
洛阳,不能再守了!
李宪已经慌了。
赵顼听说狄虎部沿着淮水前进,赶紧过了长江往杭州而去。
与此同时,他命李宪、汴京留守禁军、应天的留守禁军,可以择时退往寿州、颍州一线,并且在蔡州抵挡住狄虎部继续东出,保住这一条退路,给淮水以北地区的留守官员、大地主、大家族、富户留下撤往南方的时间。
有了这个命令,各地禁军如获至宝,他们早就想跑了,但如果没有命令,那就是逃兵,但有了这个命令,他们就跑得没有心理负担了。
在命令之前,宋军是边打边跑,有了命令之后,宋军直接就抱头鼠窜了。
宋军的将领心里很清楚,这个时候就是要跑路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同僚都是什么货色,若是自己跑得慢,有可能就陷入包围圈了。
不是有这么个寓言么,我并不需要比老虎跑得快,但只要我比同伴跑得快,我就不用死。
于是出现了一个奇景,淮水以北地区的宋军,跑得比官员、地主、平民都要快,种谊几乎就是跟在宋军的身后接收地盘以及拦截下官员、地主以及平民。
这些人可不能让他们跑了。
不说官员的稀缺,人口的重要性,连地主都是值得留下来的,因为地主们的土地带不走,但他们能够带走现钱啊。
如果能够将这些截留下来,对于西夏来说,那可是一大利好。
于是种谊也不考虑稳扎稳打了,直接攻进汴京城,但并不停留,又打下应天、徐州,继续截断了南下的道路。
对于仓皇而逃的禁军,种谊是阻拦不了,但是官员与平民,却是一定要留下来建设大夏的。
欧阳辩见状立即发出指令,全面发起总攻,将宋朝在淮水以北的残余势力都赶出去,以淮河为线,以北是大夏,以南是宋朝。
狄虎部立即猛攻蔡州,拿下蔡州之后,直扑颍州。
宋军在淮水以北的军队,全部都被赶往了寿州以及楚州,几十万大军拥挤在寿州到楚州的淮水边上,吵吵攘攘的抢船准备渡河。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