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是非多

  百济不过是跳梁小丑,刘福并没有放在心上,丢给黄叙等人处理以后,刘福便将注意力放到了幽州公孙康的身上。【】閱讀最新章節首发.

  公孙康不愧是北地实力第一的豪强,经过他这段时间的串联,如今的兵马还真是叫人不容小觑。乌丸人也是聪明人,知道单凭东部鲜卑可能不是刘福的对手,便又拉上了公孙康,和他们一起对抗刘福,这样一来,刘福需要对付的就不光光是东部鲜卑的十万骑兵,还有乌丸与公孙康的联军,人数达到二十万。

  此次来幽州,除了龙骑、踏白、汉安三支正规军,另外还征发了十万辅军,这十万人是西汉地方军,来自西汉各地,但战力同样不容小觑,有他们的存在,像平时守备城池,平息地方小股叛乱这种事就不需要正规军出面,大大减轻了正规军身上的负担。

  三十万对十八万,在兵力方面刘福并不占优,而刘福也不希望平定幽州是以惨胜结束。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时候,唯有依靠谋略来弥补,刘福相信有郭嘉、法正这些足智多谋的人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要解决眼前的强敌并不困难。

  这次随军出征的郭嘉、法正等谋士过得很轻松,在后勤方面,西汉一向很重视,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为军中的粮草操心,只需要把精心放在如何破敌上面。而郭嘉、法正等人也没有辜负刘福的信任,不过三天的时间,他们就给了刘福一份可行的答卷。

  此次西汉的敌人虽然人数占优,但却互不统属。尤其是公孙康弄出来的那个反刘联军,那更是山头林立,各自为政。平时就是谁也不服谁的主,如果不是刘福的到来,这些人保不齐还在相互攻击,也正是因为刘福这个大家共同的敌人出现,才让这些人暂时放下了平日的仇怨。对待这些人,郭嘉、法正给出的建议就是拖。

  不需要一心向着如何击败他们,主要不主动出击,这些本来就各有仇怨的人很快就会矛盾再次爆发,而只要矛盾爆发,原本就很松散的联军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分崩离析。或许不需要耗损西汉军一兵一卒,反刘联军就会不战自乱。

  不过对待东部鲜卑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了。东部鲜卑首领素利是个很懂抓住时机的人。当初刘福率兵击败了鲜卑单于和连,素利当时见势不妙率兵退走,而在返回牧地以后利用和连死亡,鲜卑内乱的机会将东部鲜卑从鲜卑王朝中分离出来,自己也成了实质上的东部鲜卑王。东部鲜卑在素利的统治下已经算是一个**的王国,想要离间东部鲜卑内部并不容易。

  击败东部鲜卑,不仅仅是可以解决幽州边境最大的外族隐患,更可以敲山震虎,干扰反刘联军内部各方势力反抗西汉的决心。

  集中兵力先解决来势汹汹的东部鲜卑,这就是郭嘉、法正等人给刘福的建议。当然先解决东部鲜卑不代表就会对反刘联盟不管不问。在与东部鲜卑展开决战之前,必须先和反刘联盟打一仗,而且这一仗必须要将反刘联盟打疼,让反刘联盟在西汉与东部鲜卑决战的时候不敢跳出来从旁捣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与反刘联盟第一次交锋的这场仗,刘福没有丝毫留手,不仅派出了从不离身的亲卫军,踏白、汉安、龙骑三军也是尽数上阵。

  职业军人的强悍是反刘联军里那些平日为民,战时为兵的人无法比的。一场仗打下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以往乌丸人可以凭借战马的优势欺负欺负汉人步卒,但西汉正规军中骑兵的战马却比乌丸人的战马要高出一直一个档次。在西域被刘福收服以后,大宛马这种马中精英已经不再是千金难求的存在,像龙骑军这种全部骑兵的正规军中,大宛马只是标准配置之一。

  矫捷的战马,锋利的战刀,再加上勇悍非常的汉人骑兵,乌丸人不惨败才是怪事。一场仗打下来,乌丸人损兵折将,短时间内是不敢和汉人再次开战。公孙康虽然心急如焚,也一遍一遍的向盟友阐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可对一心想要保存实力的乌丸各族首领来说,公孙康的话只能算是人从身体中后偏下部爬出来的话。

  乌延、苏仆延、楼班这些乌丸首领已经像之前的公孙康一样开始后悔自己趟这趟浑水。痛定思痛后再想想,西汉对那些愿意接受汉化的异族还是挺好的,当初和连与刘福大战时乌丸人中也有不少人被东部鲜卑素利一同带去参战。其中一部分人战死了,一部分人逃回来了,还有一部分则是被俘虏留在了西汉。经过这些年的劳动改造,那些当年被俘虏的乌丸人如今已经入了汉籍,变成了西汉各个“包工队”的小工头,这次刘福来幽州,也把这些人给带了过来。通过这些人之口,乌丸人对生活在西汉的异族现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仔细想想,做西汉的顺民似乎比作首领的部下要更好一些。做西汉的顺民,入汉籍,习汉字,可以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完全属于自己的家人。而作首领的部下,除了自己的战马和刀子,别的东西好像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哪怕是随着首领出去抢劫,抢到的东西也要分给首领绝大部分,自己只能留下极少的一点点。

  当然西汉的政策对乌丸牧民有利,却对位于乌丸首领阶层的人是极大的伤害。也正是不希望失去昔日的特权,乌延、苏仆延等人才会答应公孙康的邀请,只是在真的见识了汉军的强悍以后,乌延、苏仆延等人又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决定的草率。权力所带来的好处虽多,但也要有命去享受才行啊。

  公孙康一开始并没有察觉到乌丸各部首领的态度变化,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些人已经被汉军给吓破了胆子,自己只要多花些时间,就可以让这些人再次鼓起勇气与西汉一战。可躲到公孙康身边避祸的阎柔却看出了一丝端倪,阎柔的确是个人才,比起公孙康,他要更加了解乌丸人的秉性。经过几番试探后,阎柔已经肯定,乌延、苏仆延这些乌丸首领已经有了归降了西汉的心思。

  这世上不管是乌丸人还是鲜卑人,归降西汉都不会有什么问题,顶多多受些罪,只要挺挺也就过去了。可唯独阎柔还是公孙康投降不了西汉。人常言浪子回头金不换,可这话在西汉却没有多少市场。

  凭什么呀干完坏事后个悔认个错就什么责任都不必承担,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既然当初敢做坏事,那在做坏事的时候就要有承担后果的觉悟,日后想要求得受害者的原谅,那就必须什么结果都要接受。

  当然在这些错误里,不包括卖国这一条。汉奸人人得而诛之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但凡事都有一个底限,刘福给划出的红线就是卖国与否,一旦越过了这条红线,那就没有了丝毫商量的余地。

  阎柔、公孙康已经被西汉列入黑名单,是必杀之人。而阎柔跟公孙康也很清楚他们如今已经难以在西汉找到容身之处,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和刘福作对到底。而其他人则不同,其他人还有机会,只要臣服西汉,至少保住性命是不成问题的。

  人就是这样,在发现无法克服面前的困难时,往往就会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说服自己。投降西汉虽然会失去往日的权力,但凭借这些年的积蓄,做一个富家翁还是没问题的。

  投不投降西汉已经成了反刘联盟内部众人心不照宣的热门话题,公孙康此时也无暇去管西汉下一步的意图,说服盟友继续跟着自己一起干才是眼下公孙康最需要考虑的问题。阎柔虽然不看好公孙康跟自己的未来,但他也无处可去,除非披发入山做野人,但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阎柔绝对不想考虑这条后路,眼下他正忙着帮公孙康一起说服那些盟友和他一起对抗刘福。

  比起公孙康,阎柔在乌丸人中所说的话明显要更加好使一些。但有被说服的,自然也就有没被说服的。那些不愿意听从阎柔、公孙康的人虽然叫阎柔、公孙康咬牙切齿,但眼下还不是跟他们翻脸的时候,阎柔跟公孙康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劝说,别无他法。

  反刘联盟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两个阵营,一个是想要投降西汉的投降派,一个则是准备跟西汉死磕到底的主战派。主战派瞧不起投降派的软弱,而投降派则鄙视主战派的鲁莽。两派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深,以往那些陈谷烂芝麻的旧怨都被翻了出来。眼下虽然还没爆发流血冲突,但两派的人见面连个招呼都不大的情况已经出现。如今两派的人已经像是两捆晒干的柴火,只需要一点星火,就会发展成燎原之势。

  坐在火堆上的阎柔跟公孙康很清楚继续这样下去反刘联盟迟早会不战自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人间惨剧,公孙康与阎柔当机立断,由公孙康带领主战派继续留在原地与西汉军相持,而阎柔则带着投降派返回后方休整。

  这是不是办法的办法,继续让两派待在一起迟早会爆发流血冲突,而一旦反刘联盟出现内乱,在旁虎视眈眈的西汉军是不会不抓住时机的。

  反刘联盟一部分兵力后撤对监视反刘联盟的汉军来说是好事,至少身上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早在反刘联盟惨败那时起,汉军主力便随同刘福一起北上迎击东部鲜卑素利的大军,留再反刘联盟对面的,就是刘福带来的十万辅军中的五万人。这五万人虽然不惧与反刘联盟开战,但这样一来却容易叫公孙康跟阎柔觉察到西汉军的真实意图。

  为了保证汉军对鲜卑军的作战顺利,留守汉军暂息建功立业的雄心,只是严密监视反刘联盟的动向,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汉军的反应虽然叫公孙康感到有些异常,但这种反应正是公孙康想要的,眼下的公孙康只是坚守营盘,希望等东部鲜卑素利率大军前来以后两家合兵利用人数的优势扳回一局,至于其他的,公孙康暂时不做多想。

  也就在公孙康傻等或许永远不可能到达的鲜卑援军时,刘福亲率的汉军精锐已经和南下准备与公孙康汇合的鲜卑军遭遇。

  通过那一次鲜卑与西汉的大战,素利很清楚西汉皇帝刘福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待敌人,刘福从来就没有手下留情过。在得知拦住自己大军去路的是西汉皇帝刘福亲自率领的汉军精锐后,素利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逃,逃得越远越好。但在从侄子成律归那里得知自己这方人数占优以后,素利又有了趁此机会除掉刘福的心思。

  素利很清楚刘福就是西汉的心脏,只要除掉了刘福,自己至少可以有十年的安稳日子过。眼下刘福兵少,轻敌冒进,这不就是天赐的良机

  野心蒙蔽了素利那双睿智的眼睛。素利只看到了除掉刘福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却忘记用自己的大脑想想,刘福既然敢轻敌冒进,那身边必有依仗,更何况刘福如今身边虽然兵力不比素利多,但好歹也有八万人,而素利也不过只有十万人。

  十万虽然比八万多了两万,但这两万人的差距刘福完全可以凭借比鲜卑人更加精良的武器和更加矫捷的战马来弥补。

  素利没有考虑到这些,几乎就是急于回到他信奉的大神怀抱里去,在两军遭遇不久,素利就迫不及待的下令对汉军发起了攻击。

  面对素利的主动进攻,这恰好正好刘福等人的下怀,原本还担心素利的鲜卑军会撤走,却没想到他主动靠过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为了能够一次解决素利,刘福不介意暂时对素利示一下弱。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汉墙全本TXT合集